编者按
在反对“国学育人”的风口浪尖上,宁波市镇安小学正式确立了以“国学立校”的宗旨,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该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国学教育体系。他们自编国学教材,挖掘各门学科与国学之间的契合点,达到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国学。如今,该校的孩子腹有诗书,懂得了对父母和老师心怀感恩,甚至有孩子学会了用国学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用文言文记录父亲的责骂!该校现任校长顾秋红认为,在小学阶段传承中华文化,实行国学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文言文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以下为顾秋红校长的口述实录:
✎【争议中做国学】
我来自浙江省宁波市镇安小学。2010年,我们将国学文化和学校工程改建融合在一起。学校大门两侧各有四个字,一侧是“童蒙养正”,另一侧是“立德树人”。我们在学校大门两侧还挂了一副对联,出自《笠翁对韵》的名联:“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前半句的意思是:天地间有了元亨利贞这四德,才化身万物,这就是所谓德立乾坤。而后半句表明要用仁义礼智培养心智健全的人,所谓立德树人。
学校挂此对联,表明了我们作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育人”。而当前中国在转型期出现的道德失范、文化失序、心理失衡的现象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不利于中国公民的成长和国学文化的传承,所以我们学校明确采用了国学育人的举措。
当年我们学校刚挂出这副对联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大多数人都对我们学校的做法持强烈反对态度,我们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其中在宁波论坛上有一个网友是这样提问的:“请问镇安小学的老师能否胜任国学教育?”
❤ 我当时是这样回应的:“第一,我们镇安小学的老师不要说有很强的国学底蕴,估计连肤浅的国学素养都达不到,但我们这些老师的国学素养尚且如此,国人的国学素养就可想而知了。第二,我们这一代的人的国学素养尚且如此,我们下一代人真的要面对文化危机了。第三,小学阶段实施国学教育真的不需要很深的国学素养,只要我们有心,肯学习,还是可以胜任的。”
而我们也对老师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专门请来了高校专家提升学校老师的国学素养。
镇安小学的国学文化把握了以下几点:
-
其一,我们将国学文化在世界文明大格局中进行定位,甄选了最能反映先贤智慧、中华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文明价值体系相契合的内容,强调国学的无为经用。
-
其二,我们将国学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进行重构,构建了课程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重点探索国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和融合之法,重点研究如何用国学文化反哺学科教学。
-
其三,我们把握了以下三点原则:跨学科整合,研究和教学相结合,学和行相结合。国学不仅要学习,更要养正践行,重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践行中立德。
✎【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国学】
那么,这套启蒙课程是如何进行实施的?
首先,我们设置了课程目标,就是以国学文化滋养学生的文化道德素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以此培养尚阳崇信、笃行创新、既具民族情怀,又具国际视野的现代小公民。
我们学校的国学内容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基于国家课程构建了三大课程体系:
-
养正育人的国学德育课程;
-
启智怡情的国学文化课程。
-
修生养性的国艺活动课程。
而我们也研发汇编了与此相配套的六大教材。养正育人的国学德育课程这套教材分为十二个主题,每一个主题围绕一个经典名句展开,并赋予简洁的赏析点拨。比如,“廉洁”主题六课,从“衣不求华,食不厌疏”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孝德”主题六课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病,行勿懒”到“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在启智怡情的国学文化课程中,我们编写了几套教材,比如《有趣的传统数学》,数学中也有很多国学内容,比如数独、九宫格、七巧板、圆周率、鸡兔同笼等等。一年级的七巧板教学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此外,我们还编写了《有趣的传统科学》和《有趣的传统游戏》这些教材。
在修身养性的国艺活动课程中,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36个课程,有纂刻课、京剧课等等。
✎【文言文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在具体操作这些课程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三大实施模式
-
实施课程教学;
-
践行主题活动;
-
彰显文化浸润。
在第一项模式中,我们将国学经典内容和现行的语文课程进行整合。我们自主研发了小学国语课本,其中有经典篇章115篇和精粹古诗词90首。为什么要进行这套课程的研发,我认为中国的语文是根源性很强的学科,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文言文具备很明显的四大特点:凝练、有节奏、有诗意、有韵味。
小学阶段是云烟学习的敏感期,记忆的黄金期,这个时候学习具备先人智慧和道德能量的经典文章,培养了孩子的诗性,使他们积淀丰厚的人文素养。有没有文言文的童子功决定了他将来人生发展的高度。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学习文言名篇也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捷径。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们采用了几种策略:
-
其一是古今对照的策略
这样即能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又能有效降低文言文阅读学习的难度。
-
其二是拓展延伸
比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们将课文与《三国演义》相融合,拓展的内容之一就是用歇后语的属相来丰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这些歇后语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精彩语言形式,而且每一个歇后语后面都蕴着一个精彩的三国故事,这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强烈兴趣。
-
其三是整合融合的策略
举例来说,我们将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将相和》与小学国语读本中的 《负荆请罪》进行整合。我们用京剧的极具感情的对白来展示《负荆请罪》中廉颇的一段独白,让学生立即明白廉颇也是一位以国家为重的好将军,而不仅仅停留在廉颇只是勇于认错的层面上。
最后是综合实践的策略。我们让学生进行古诗词和文言文的仿写。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最敏感的时期,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极强。在古词仿写中,我们对古词的音律不做要求,而是让学生重点学习古词中的诗意、节奏、韵味。一个孩子这样写“吾家池头梅花开,凌寒独傲,梅头醉人,一袭清香何时至,飞雪去后,争春不响,清艳不变,待到落梅作春雨,虽死犹生,气满乾坤。”
还有一个孩子将自己的学习生活都用文言的形式记录下来,其中有一篇是这样的:
“日暮,吾嬉玩电脑,父曰:“何时毕?”吾答:“一刻后。”过而,父指钟而告诫,吾虽曰待歇,仍沉迷其中。父怒喝:“汝仍未完结?”吾低首狡辩。父愤起,举掌、握拳,遂锤之,电脑坠于地,父俯身拾,再锤。
至此,吾大惊,悔之。父用心良苦,不在乎电脑之值而训吾以鸣警钟!
遂于甲午年腊月作文以记之。”
在第二项“践行主题活动”的模式中,我们主要做了两类:体验性的经典学习常规活动和主题式的国学文化专题活动。比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我们学校的校训。为了实践这一校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比如“家训”教育,学校和家庭共同实践做有道德的人。我们学校没有班干部,但人人都是小义工。
在第三项“彰显文化浸润”方面,我们有浸润式的景观文化,渗透性的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性的阵地文化。比如,我们学校的每一根柱子上都有一句经典名句;每一面墙上都是主题和经典名句相结合的文化墙;我们学校的大屏幕上每周一句经典;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和一周的行为规范结合在一起。
另外,我们学校每年还有两大隆重的典礼:“感恩开学”和“绿叶对根的情意”毕业典礼。
✎【孩子的成长让我们更有信心】
我们以孩子的真实成长为导向,构建评价体系。我们不仅关注孩子对国学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和习惯,态度和方法。更重要的关注孩子国学精神的行动表现。我们评价的内容丰富多样,比如国学素养年段目标、美德少年评选、国学教师家庭、国学小达人、经典诗文诵读星级评价等等。
国学文化在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上出现了明显的成效。今年我们学校荣获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浙江省仅有两家。而更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国学教育并未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有效促进了学科质量的提升,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我们学生的文化素养大面积、大幅度地提升。
所以,在小学阶段传承中华文化,实行国学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童蒙阶段,“养正”尤为重要,国学教育的有效性也相对较高。
作者:校长会 孙习涵 整理
这是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旗下“校长会”的原创文章,欢迎转发与转载,如转载请在文末评论处留言取得授权,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如鱼得水是什么生肖
文章标题繁体:如魚得水是什麼生肖
如鱼得水是什么生肖 【国学能育人,它不只是之乎者也,更能决定孩子生命的厚重感】
文章标题拼音:RuYuDeShuiShiShenMeSheng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