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没有忠孝两全,你还是要为国尽忠”—他为国捐躯,不忘父亲嘱托 梦到骨灰盒(梦到骨灰盒 周公解梦)
“人总是要死的,你不能耽误国家的事情,你该归队就要归队,部队的纪律是铁的纪律。自古以来,没有忠孝两全,你还是要为国尽忠。我在家,有你四个哥嫂,不用你操心了。你在部队安心工作。”病床前的父亲嘱托周卫民。
时间转瞬即逝,悄悄走过37年,73岁的周思红,额头已布满皱纹,但对牺牲的弟弟,思念不曾减弱。
2019年7月14日,在湖北省京山市飞鹰救援队的帮助下,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联系上京山籍牺牲筑路官兵周卫民的亲属。
周思红是他的二哥。他们一共兄弟5人,周卫民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哥哥们习惯叫他“老五”。
周卫民
一
时间的指针倒拨,年轻的周卫民瞒着家人报名参军。
公社向各村下发征兵的消息,周卫民没有征求家人的意见,自己主动报了名。审核出乎意料的顺利,各个环节顺利通过,周卫民高兴极了,带着证明回了家。
不过,母亲一开始表达了激烈的抵触。 “我的母亲有点犹豫,家里的孩子嘛,有点舍不得。”周思红回忆说,弟弟是家里年纪最小,也是最受宠爱的孩子,得知要离家远行,母亲在情感上难以割舍。
这时,深明大义父亲站了出来,说了一番话,“我家五个孩子都不去当兵,保卫祖国,那谁去保卫祖国呢。难道让人家一个两个孩子的去当兵嘛。我们家一定要有人去保卫祖国。”
35岁的周思红,那时在村里当干部。他同样支持弟弟当兵的决定。“我说年轻人让他去外面锻炼,部队那么多人,都是娘生父母养的心头肉。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呢。”
一家人聚集在屋檐下,尝试做着母亲的工作。“好不容易,母亲终于同意了。”
在那个年代,农家子弟能够顺利入伍参军,是一份特殊的荣耀。
出发那天,周卫民穿上了军装,胸前佩戴着大红花,村民们敲锣打鼓,欢送周卫民出门,像是过节一样。
父母没有远送,由二哥周思红和四哥将周卫民送到公社,坐上了到县里集合的汽车。
游子远行,周卫民最不放心的还是父母。临别时,他不忘嘱咐两位哥哥,“我走了,麻烦你们几位哥哥嫂嫂都要好好照顾父母,我不在身边。”
“老五,你放心的去参军,人家一个孩子都能赡养父母,我们还有四个弟兄在家呢。”
只留下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兄弟们就挥手告别了。
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
二
起初,家人并不知道,周卫民要去的地方是遥远的新疆,那个他们只是听说过的地方。“只知道他是工程兵,要去参加国防建设。”
在火车、汽车的接力运送下,周卫民和数万战友来到了天山脚下。
周卫民经常写信回家,在信中讲述在部队的工作,叮嘱老人照顾好身体,却很少提及艰苦的施工环境。他到了部队以后,主要负责施工车辆保管工作。“他非常负责,部队首长都认可,让他当了班长。有时,排长下到连队带新兵,就让他代理副排长。”
参军之前,家里给周卫民介绍了一个对象,计划着等到周卫民退伍归来,让他和未婚妻成婚。
为了不让弟弟分心,家里的回信也非常默契,总是报喜不报忧,即便是老人生病了,也很少在信中提及,“我们都只说家里的好,因为担心他不能很好的为国家干活。”
似乎,一切正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1981年六七月,正值夏季,周卫民申请了探亲假,回到了家。“天气非常热,我们几兄弟在河里洗澡。”周思红回忆。
然而,父亲越来越重的病情冲淡了亲人归来喜悦。有一天,五兄弟用竹床把父亲抬到医院。
一个月的假期很快到了。不过,父亲病情没有见好,人已经起不来床。
病重的父亲还是看出了周卫民的心事,把他叫到床边,意味深长的说:“人总是要死的,你不能耽误国家的事情,你该归队就要归队,部队的纪律是铁的纪律。自古以来,没有忠孝两全。你还是要为国尽忠。我在家,有你四个哥嫂,不用你操心了。你在部队安心工作。”
就这样,周卫民红着眼圈,告别了父亲。然而,在回军营的路上,父亲还是走了。“他还没有过黄河,父亲就去世了。”
病床前的一番话,是父亲临终时对周卫民最后的嘱托。
丧葬纪念证
三
1982年8月24日,这个日子,像尖锐的刺,深深扎在周思红的记忆里。
“你赶快到公社去一趟,”上午10点左右,村里的书记叫住了正在忙的周思红。
周思红以为是公社开会。他到了公社的会议室,一张大桌子,围满了人。只是全部人都沉默着,一声不响。周思红的目光落在桌子中间,一个骨灰盒赫然摆在那里。
顷刻间,全身像被电流击中,他全明白了,也懵了。
时隔多年,周思红仍然挥之不去。“我亲自去的,我肯定记得。” 周思红听弟弟的战友们讲述了他牺牲的经过。1982年8月8日清晨,周卫民没有顾得上吃早饭。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和战友开车出发,先去拉一车石料。他们准备回来再吃早饭。
驾车的战友是东北的一个新兵,运着石料的车辆在过河时,河水打湿了刹车,到下坡的时候,刹车失灵。车辆在崎岖的山路上失控,掉下了山崖。“山崖都八十多米深,汽车的轮子都折断了,掉到了江里。”
档案材料记载,1982年8月8日,乘车拉石料,在独库公路三号隧道北口148公里转弯处,汽车制动失灵,掉下悬崖牺牲,时年23岁。
周卫民落在了山崖之间。
复述完牺牲经过,部队的官兵、县上的干部安慰着周思红,随后,带着骨灰盒和装有遗物的箱子前往周思红的家。
周思红的母亲在家,为了防止老人听闻噩耗后悲伤过度,他们专门带了一位公社医院的医生。
公社回家的一里多路,周思红一路哭着,眼泪怎么也止不住。这是周思红生命中走过的最长的一段路。之后的场景,周思红恍惚了,记不清了。他不记得,母亲听了消息以后,是何种反应。
村里的妇女主任,护理了母亲三天。
四
“我把他抚养这么大,现在人就这么走了,我过不去。” 骨灰回家以后,周思红等兄弟想着直接进行安葬,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骨灰盒被放在了家里。每天,母亲像儿子还在身边一样,叫他吃饭。“好像屋里还有他这个人。”
就这样,周卫民的骨灰在家里放了两年。在一个个光影走过的日子里,年迈的母亲“陪”着儿子,总是伤心落泪。几个哥哥商量,还是要将弟弟安葬。他们在村里找了一块地,把弟弟的骨灰安置了。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只好用水泥和沙,给周卫民浇筑了一座小石碑。上面写着“周公卫民之墓”。
时间就这样走过了,没有多少波澜。
直到今2019年7月12日,今日头条发布消息,寻找湖北荆门籍筑路官兵周卫民亲人。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和新疆伊犁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寻找因修建独库公路牺牲的筑路官兵亲属,帮助他们英魂归故里。
湖北京山市志愿者收到消息以后,经过寻访,找到了周卫民的二哥周思红。被时间封存在心底的记忆与思念,一下子又涌现出来。
周思红给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发来了弟弟的照片。照片中的青年,穿一身军装,左手叉腰,右手端举着一把手枪,眼神坚毅望着前方。
收到寻找的消息以后,周家人做了一个决定。他们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在今年8月1号,建军节这天,将周卫民的骨灰迁往湖北省京山市烈士陵园安葬。
乔尔玛烈士陵园纪念碑
缅怀先烈功绩,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发起“寻找烈士后人”项目,与新疆乔尔玛烈士陵园等机构合作,共同为烈士寻找亲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体接力寻找烈士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头条诚邀全国各地媒体一起参与到“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 ”中来。
如有烈士后人相关线索,或希望共同参与寻找烈士后人的媒体,欢迎联系头条寻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电话:010-58341776、010—8343485)
本文重点讲:梦到骨灰盒(梦到骨灰盒 周公解梦)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