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洋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拔牙后正常渗血与出血的区别
不过说起拔牙,很多人都难免会觉得恐惧,除了害怕拔牙过程中的疼痛,更多的是害怕术后的种种反应,如局部疼痛、面部肿胀、开口困难、低烧、出血等症状。但这些通常都是正常的术后反应,只要正确认识、处理得当,都可以很快恢复。其中,出血是牙拔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应学会区分正常的渗血和真正意义的出血。
拔牙后24~48小时内伤口少量渗血是正常的。因此,口水中带有少量的血丝或稍带血色都是正常现象。但少量的渗血往往与大量口水混到一起,常会被误认为是出血。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杯两百毫升的水,滴入一小滴红墨水,满杯水都是红的。同样的道理,大量的口水里面混入少量的血液,即会呈现出满嘴是血的假象。患者应避免将正常的伤口渗血误认为出血,而出现不必要的恐慌。
而真正意义上的拔牙术后出血是指拔牙当日,取出压迫棉卷后,牙槽窝出血不止,仍有活动性出血。常为局部因素或护理不当引起,少数为全身因素。
拔牙后渗血较多的应对方法
如果拔牙后,伤口渗血较多,可以尝试下述方法进行自我护理:
云南白药止血法。将云南白药粉撒在无菌棉条上咬住止血。
茶叶袋止血法。将装有绿茶的小茶叶袋,在开水中浸泡1分钟,而后置于凉开水中冷却,挤出多余水分,咬在伤口处止血。其原理为绿茶中的鞣酸有止血作用。
为了预防拔牙后出血,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拔牙后需观察1-2小时再离院;
拔牙术后咬棉卷止血时,应将棉卷要紧,尽量不要说话,也不要反复咀嚼棉卷;
24小时内,患者的口水必须咽下去,不能含在嘴里更不能往外吐口水,越吐越容易出血;
禁止吸烟及使用吸管,以免负压导致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引起拔牙术后出血;
拔牙术后24-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因血液循环增加或血凝块脱落引发拔牙术后出血;
拔牙术后24小时内面部冰敷、吃冰淇淋或口内含冰块,这既能减少出血,缓解不适,还能减轻疼痛和肿胀。
大量出血应返回医院就诊
如果口内出现较多鲜红色血液或大量血凝块,则应立即用清洁棉条或纱布放在伤口处咬住,返回医院就诊。
结语
综上所述,拔牙后出血并不可怕,正确的认识、恰当的自我护理、避免紧张和焦虑是预防拔牙后出血的关键。
本头条号专注口腔科普,通过科普小文回答你的各种口腔问题,轻松有趣接地气,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