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稻谷[梦见稻谷堆在地上]

来源:武义融媒体中心-武义新闻网 又要到了稻花飘香的季节,我格外怀念袁隆平院士,怀念22年前他在武义度过的三天。 那是1999年夏,我在武义县任县委书记。全国两系法优质杂交早稻示范…

来源:武义融媒体中心-武义新闻网

又要到了稻花飘香的季节,我格外怀念袁隆平院士,怀念22年前他在武义度过的三天。

那是1999年夏,我在武义县任县委书记。全国两系法优质杂交早稻示范现场会将于7月5日至6日在武义举行,袁隆平院士将来武义参加会议。当时我已在武义工作了八个年头,袁隆平的名字对武义人来说,早已如雷贯耳。

我县从1976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1980年10月,袁隆平得知我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不远千里在湖南寻觅良种时,就从自己保存的样品中拿出半斤威优64的父本给了我们,从此武义走上了一条从试种到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之路,也使双方的合作一年一年地延续了下来,正是在袁隆平的直接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县的粮食生产结下累累硕果。袁隆平也和武义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对武义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给予精心的指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20年来,我县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稳步扩大,当年的杂交早稻面积达到了12万亩,占早稻面积的80%左右。袁老的到来,我们大家特别是农业部门和种粮大户,都分外高兴,可以亲眼一睹这位大科学家的风采了,亲耳聆听袁老传授先进经验了,大家奔走相告,沉浸在期盼和喜悦之中。

初识

Mangrove Seed

袁老一行7月4日凌晨3点抵达武义。上午9点,就不顾舟车劳顿,开展紧张活动。他由县长金中梁陪同,参观武义一中、郭洞、火车站、熟溪桥、博物馆等。我则陪同也是与会的武义籍著名农学家、原中国农科院科研管理部主任、中国农学会常务副会长方悴农同志参观。

恰巧我们在一中和袁隆平院士相遇,两位农业大咖、老朋友紧紧握手,相谈甚欢。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袁老,他穿着白色短袖衬衫,一张黝黑、瘦削的脸,和老农民没有两样。这位名扬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就像一位邻居老爷爷。他的那种亲和力,我久久不能忘怀。

蒋岩金:稻花香里忆袁老——追忆袁隆平院士在武义的三天

袁隆平和方悴农热烈握手,互致问候

考察

Mangrove Seed

7月5日,全国两系法优质杂交早稻示范现场会的日程是实地考察两系杂交早稻香两优68示范片,共有三处:桐琴镇楼王村4000亩,王宅镇郭浦朱村2000亩和桃溪镇泽村520亩。

袁老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我就跟在他后面。那天天气炎热,气温接近40度,袁老没有戴遮阳帽,我建议他戴上一顶,他说:“这点太阳算什么,我习惯了,还是不戴方便,在田里戴着有时还碍事”。

在示范片,他热情地和村干部、村民握手、攀谈,向村干部和农民了解种植细节,时不时蹲下来仔细观察稻田稻谷的生长情况。

在楼王村,他看了水稻长势后说:“这里的早稻长势喜人,用我们的行话说,就是‘银镶边’、‘金镶边’都有,这样的早稻结实率高,田里没有稗草,没有早衰现象,没有稻瘟病、纹枯病,武义农民真了不起”。

在郭浦朱村,当了解到这里原来土质较差,是中低产畈,但稻苗生长大面积较均衡,长势良好,袁老高兴地说:“良种必须有良法,武义人种田精耕细作,科技意识、应用水平确实高”。这时郭浦朱村已在路边摆好了桌子和宣纸,村民热切要求袁隆平先生留下墨宝,袁老欣然提笔,题写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个大字,勉励村民科学种田,围观村民个个拍手称好。

在泽村时,袁老了解到该示范片是由村集体统一布局、统一育秧、统一翻耕、统一植保、统一肥水管理时说:“武义人科学种田的热情再一次让我感动”。

蒋岩金:稻花香里忆袁老——追忆袁隆平院士在武义的三天

袁老在杂交水稻示范片现场考察水稻生长情况

蒋岩金:稻花香里忆袁老——追忆袁隆平院士在武义的三天

袁老在郭浦朱村示范片旁为村民题词

在考察途中,袁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到武义来,实地看了杂交水稻的种植情况,非常满意,非常满意。因为我们搞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推广在生产上的应用,你研究的东西没有人接受,等于没有用,那不是白搭的吗。现在和武义,我们配合得很好,他们积极性很高,从领导到群众,我们都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我们比较好的成果,能够在生产上转化为生产力,就是靠一些基层的推广。我一看早稻长得这个样子,整整齐齐的,没有什么稗子,你看这里精耕细作,像绣花一样的,我说像湘绣啊,这个不简单!不简单!”连着两个“非常满意”和“不简单”,体现了袁老对种植的高要求和对武义种粮情况的赞许,给了我县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一天的现场看下来,袁老对我县杂交水稻的种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对袁老说:这都是您亲自指导的结果,袁老笑着说:“不,这是你们武义农民科技意识强,科学种田的结果”。袁老在现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对工作的认真、专注和一丝不苟,深深地打动了我。

说梦

Mangrove Seed

在考察途中,袁老还说:“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我们在我们的试验田里,我们的水稻,新品种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呢比扫帚还长,籽粒呢有花生米大,我跟我的助手啊,就在呢,稻子下面乘凉。这个梦如果实现呢,我想再通过两代、三代人的努力,是有可能的”。大家听了一起鼓掌,为袁老的超级稻梦想叫好。

后来,我了解到,袁老的这个梦想,在许多场合说过。现在流传的一首名为“我有一个梦”的歌曲,歌词就是袁老撰写的:

我有着一个梦

埋在泥土中

深信它不同

光给了它希望

雨给了它滋养

它陪种子成长

我有着一个梦

走在田埂上

它同我一般高

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

坐在稻穗下乘凉

妈妈我来看您了

您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

妈妈我陪您说说话

这种子是您亲手种下

在我心里发芽

风吹起稻浪

稻芒划过手掌

稻草在场上堆成垛

谷子迎着阳光哔啵作响

水田泛出一片橙黄

这首歌唱起来是那么的动听,听起来是那么的温暖。妈妈种下了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长成了高大的、造福全人类的庄稼。歌曲既唱出了袁老对水稻研究的执着、痴爱和献身精神,又体现了“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思想,还表达了袁老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沁人心扉、让人动容。

庆生

Mangrove Seed

1999年恰是袁老70虚岁,虽然生日是在9月,可机会难得,我们提前为袁老庆生。7月5日晚上,我们为袁老举行了生日晚宴。演员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大家高唱生日歌,祝袁老生日快乐,健康长寿,表达对袁老的衷心祝愿,与会者还在十几米的红纸长卷上,每人写一个寿字,表达对袁老的真挚祝福。

全国劳模、桐琴镇种粮大户朱真德还代表全县农民按武义民间习俗送上鸡蛋和面条,还有一把香两优68的稻穗,祝袁老生日快乐,还说“我们农民有句话,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不忘邓小平,吃饭不忘袁隆平”时,袁老答谢说:“我感谢武义县的领导,这么热情,这么好客,对我过奖了,我在这里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武义县领导和武义县全县人民。今后呢,我们要更加密切地合作,我把我们最新的科研成果,首先放在武义来开花结果”。

袁老的话,顿时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袁老那么谦虚,那么平易近人,对武义的感情是那么深,令我深深地感动。

蒋岩金:稻花香里忆袁老——追忆袁隆平院士在武义的三天

大家热烈祝贺袁老七十寿诞

蒋岩金:稻花香里忆袁老——追忆袁隆平院士在武义的三天

在庆生宴后袁老和演员们合影

报告

Mangrove Seed

7月6日上午,会议继续举行。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王良仟代表省政府讲话,我代表武义县委县政府和武义人民致辞,县长金中梁作了武义简况和我县推广杂交水稻的情况汇报。接着,袁隆平院士作报告,讲了优质与高产的关系,优质早稻也可以高产。认为武义的水稻耕作水平高,农民科技种田意识强。介绍了两系法和三系法的优缺点,介绍了国际和国内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情况和培育目标。袁院士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蒋岩金:稻花香里忆袁老——追忆袁隆平院士在武义的三天

袁隆平院士作杂交水稻研究报告

7月6日下午,我们特别邀请袁隆平院士在人民大会堂为全县干部作农业科技报告,报告题目是:“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农办主任、种粮大户、县机关及县属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近千人听取了报告。袁院士强调,通过育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水稻产量可以不断登上新台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人的努力奋斗和不断追求,中国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与会人员不顾天气炎热,听得非常认真,大家都感到大开眼界、受益不浅。

袁老在武义的行程结束了,7月7日下午1点半乘火车去北京。我们依依不舍地和他告别,我们相约进一步加强武义和研究中心的联系,邀请袁老再到武义指导。袁老说:“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再接再厉,我一定还会来”。 望着远去的列车,思绪万千,袁老在武义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却留给我终生难忘的回忆。

袁老与武义人民的感情源远流长,历久弥新,2013年12月20日,他还亲笔题词“稻花香,武义情”。

今天,当稻花又香的时候,袁老却走了。袁老走了!再也见不到我们敬爱的袁爷爷了!我的悲痛之情难以言说。谨将以上回忆作为一瓣心香,奉献给袁老的在天之灵!

袁老,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蒋岩金:稻花香里忆袁老——追忆袁隆平院士在武义的三天

本文作者:蒋岩金

时任武义县委书记

编辑:郑静

审核:何灿

监制:任广明

本文来自【武义融媒体中心-武义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作者: 胜道起名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