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到埃及的金字塔,那非说胡夫金字塔不可,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高地。又称吉萨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是作为其陵墓使用。
塔高146.59米,后因年久风化,塔顶端剥落10米,现在的高度为136.5米,这相当于40层楼的高度。
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到50吨不等,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即便放到现在的科技时代,要想建造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我们是很难理解它究竟是怎么被建造的。有学者提出了几种可能是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第一种,纯靠人力来进行搬运
这种方法是通过围绕金字塔周围堆砌出缓慢的坡道后,在巨石的下方铺上原木来减少摩擦,巨石的前面由大型动物及奴隶用绳索拉动,缓慢的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第二种,利用水的浮力来进行搬运
这种方法是通过围绕金字塔修建水渠,在巨石上捆绑原木或充了气的羊皮等可增加浮力的物体,
通过在水渠上修建很多道闸门,当巨石到达每一道闸门前,开启闸门将巨石送进去后,
关闭闸门,借助大气压及水的升力作用,将巨石运至高处。
这个原理就像我们要把一个乒乓球按到水底,但松开手后,它总会回到水面上一样。
第三种,利用杠杆原理搬运
这种方式是在围绕金子塔周围先修建一个一个的工作平台,在平台的上面在修建很多大型的原始起重机,通过增加力臂的长度来抵消掉巨石的重量,在逐层的将巨石向上搬运。
上面的建造方式是我们现代人类通过运用学到的物理原理和知识总结的方法,如果埃及人真的是通过这些方式来完成金字塔的建造的话,那么埃及人的知识水平是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的。
除了金字塔的建造方式外,还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与门卡乌拉金字塔三座紧邻的金字塔排列位置与10500年前猎户座腰带三星的排列位置及大小有着前所未有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如果我们从吉萨金字塔南面对天空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看见猎户星座的三颗明亮的星星,而它们并不是整齐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如果以尼他克(ALNtak)和尼兰(ALNiLam)这两颗位置在下面的星星为准拉一条直线,那么,第三颗星明他卡(Mintaka)将会落在这条直线的左边,也即偏东的位置上。
令人称奇的是,吉萨高地上那三座神秘的金字塔,其在地面上的相关位置,恰好完全等同于这三颗明星的排列方式。如果我们从空中对吉萨金字塔进行俯视,就会看到胡夫大金字塔恰好对应着尼他克,哈夫拉金字塔则与尼兰相对应,而曼卡拉金字塔与另外两个金字塔相比,要偏东一点,这正好构成了一幅极其完整的猎户星座构图而尼罗河正好对应着天上的银河,难道这个是一个偶然现象吗?
另外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比例也是很神奇的。如果用大金字塔的原有高度(按建造的高度146.7米)乘以10亿的话,计算出来的高度约等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将大金字塔的四个底边相加在除以高度的两倍,即为3.14(圆周率)。如果用高度乘现代时间每天的秒数(86,400) 得出的结果与地球南北极之间的距离(约12,714公里)相吻合。
我们在来看看金字塔的内部。关于它的内部有很多的传闻,什么里面布满了各种机关,进入金字塔内部会受到神秘的死亡诅咒等等。但里面更为神奇的我到觉得是他的建筑构造和诸多的壁画。从外面看我们会认为金字塔就是很多很多的巨大石块堆砌而成的,但进入到内部后我们会发现它并非是由这些石块直接堆砌而成的,而是像树木的年轮一样一圈圈的由软层和硬层交替构成的。这种建造方式很巧妙,很好的避免了它在内部部分坍塌以后,就会因为支撑力度不够而造成全部坍塌的下场。
而它内部的壁画及浮雕也是充满神奇的。在古埃及时代因为没有电能,金字塔内又时分黑暗,正常情况下绘画者应点燃火把进行照明,在进行绘画的,但科学家们对内部积蓄了5000年之久的灰尘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在检测结果中没有发现使用过火把或油灯的痕迹。
学者们对浮雕及壁画进行研究后,似乎告诉了我们一个惊人的秘密,或许当时的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电灯技术,他们通过一种远古电池来提供电力,用电灯来进行照明,从而完成创作。
金字塔给我们留下的谜题太多太多了,这还需要我们的学者们不断的努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来为我们一层层的揭开它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