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智能社会,创新络”为主题的2022年络5.0峰会在京成功召开。会议期间,中科院计算机络信息中心未来络实验室主任周旭发表了《以络为核心,坚筑国家络主权空间》的主题演讲。
▲中科院计算机络信息中心未来络实验室主任 周旭
周旭认为,“在国际法上,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因此享有四个方面的基本权利,即平等权、独立权、管辖权和自卫权。络空间构成物理空间的自然延伸和同态映射,络主权亦由上述四个方面的权利组成。”
那么,络空间的边界在哪里?络空间的责任主体又是谁?传统IP络以终端为主体,络能力单一,尽力而为转发,终端及应用导致络空间边界模糊,基座不牢,责任主体不明,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具体而言,有线、无线、天地一体化,使得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端到端模式难以适应所有络条件。应用要求越来越高,仅靠端侧努力无法满足需求,甚至给络带来更大的负担。
终端能力两级分化,未来弱终端、专有终端将占绝大多数,终端负担需要减轻。络空间边界随终端和应用延伸渗透,导致络空间边界模糊。端侧功能日趋复杂,络被动响应,带来质量、效率、安全、管控、能耗诸多问题。
在此背景下,“以络为主体、能力内生、全维定义”为核心理念的络5.0应运而生。络5.0具备强大、优异的泛在连接能力,完备的络内生能力,络为主体的能力输出。
络5.0以络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主动向终端应用输出络内生能力,降低端侧复杂度及能耗开销,提升服务质量、络效率,保障可信安全,形成以络为能力主体与责任主体的全新络产业生态与治理体系,支撑坚实主权底座。
在核心协议层面,泛在全场景IP协议架构从应用场景、技术能力和安全性三个维度实现IP协议的层级式扩展与升级,逐步增加络层服务能力,扩展安全性上界并最终实现对泛在全场景服务的支撑。
针对业务需求,通过络能力编排形成满足业务需求的能力组合。终端仅需根据应用提出需求,络自动化的将络能力进行编排,为各种各样具有差异化QoS需求的业务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不需要终端的深度参与。(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