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jj 人民讲堂|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宪法实施

236jj:236jj5月28日9时,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人民讲堂”第八期开讲。本期讲座邀请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翟国强为主讲嘉宾,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宪法实施”进行专题辅导。主讲嘉宾简介

236jj

5月28日9时,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人民讲堂”第八期开讲。本期讲座邀请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翟国强为主讲嘉宾,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宪法实施”进行专题辅导。主讲嘉宾简介翟国强翟国强,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宪法学》课题组成员,第四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课题组撰稿人,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宪法学协会理事,北京市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翟国强一直致力于宪法学方面的研究,先后出版《依宪治国:理念、制度与实践》《宪法判断的方法》《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研究报告》等多部法学著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司法部、住建部、工信部等多项重大课题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重要论文和理论文章数十篇,在宪法学研究领域造诣颇深。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在中国的古文献里有“宪法”这个词,《尚书》里讲:“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就是说,根据祖宗的规定,永远不会犯罪。在《国语》里说:“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古汉语里宪和法连用也是法律的意思。近代中国,最早是梁启超把英文“constitution”翻译成宪法。首先,宪法是宪权之法,限制公权,保证老百姓的宪法权利。第二个含义:宪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梁启超认为,宪法是一切法度之根源,国家的所有法律构成一个体系,这些体系最终可以溯源到宪法。对于个人而言,宪法和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宪法和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保障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障,这是现在所讲的宪法。对国家而言,宪法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基础。宪法为国家行为划定一个法律底线,突破这个底线就是违反了宪法,违宪就是最大的违法。再者,宪法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正当性的依据。各级人民政府执法部门要依法行政,因为只有依据法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执法者底气才会更足。同理,也要依宪治国。宪法为治国理政提供了一个最根本的依据。现在的中国宪法,更加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加强调立足中国、面向未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依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一个发挥了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但还不是正式的宪法。新中国至今,第一部宪法是在毛泽东同志带领下起草的。如果严格从法理上来说,新中国建立以来只有一部宪法,后来的宪法都是对1954年宪法的修改。1982年起草制定的宪法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长寿的一部宪法,距离今天近40年时间。新时代首次宪法修改对宪法进行修改的原因是,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比如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宪法上有关国家指导思想的表述规定一直没有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在政权组织形式里直接增加一个独立机构,也迫切需要宪法作出回应和调整。整体来看,应从四个重点把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这次宪法修改,主要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的内容是把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上统一起来。在宪法修正案其它部分里也体现了以这个思想为指导,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条坚持”为指导。因此,从讲政治的高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入宪,也是这次宪法修改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国家根本任务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调整,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写进宪法,把国家根本任务写进宪法,这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一次宪法修改。此外,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这三个历史阶段在宪法里进行了清晰描述,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站起来,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富起来,走入新时代逐渐强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宪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还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做贡献。所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宪法,让宪法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更具有开放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我们特别强调宪法不是一个封闭的宪法,我们的民族复兴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复兴不是对外扩张。第二,这次宪法修改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宪法中增加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宪法的最重要的特点。党的领导一直在中国的宪法里规定,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对这一点必须大张旗鼓地坚持,理直气壮地讲,做到正本清源。宪法序言里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要坚持党的领导。未来,完成国家根本任务也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写在宪法中,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依宪执政的决心。第三,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有两个重要调整。一个是关于国家主席的修改,把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除。这就是更加坚定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在党章里,对党的总书记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在宪法里,对中央军委主席等是否可以连续任职超过两届也没有规定。这次修改主要是把国家主席制度和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这个制度统一起来,就是为了保持“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所做出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安排。另一个是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做了重大调整,国家机构里增设了监察委员会,是1954年宪法以来在国家体系里独立增加的一个机构。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整体采取了人大选举的“一府两院”的机构。这次宪法修改以后,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这是格局的变化。监察委员会设立以后,监察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村委会成员等都成为监察对象,监察范围实现全覆盖。第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也有重大变化。在序言里把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法治”。法制意味着静态治理,法治意味着动态治理;法制意味着建立一个制度,法治意味着良法善治,需要更加完善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同时,把宪法宣誓制度写进宪法,所有国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再者,根据这次宪法的修改,在全国人大下设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负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宪法的实施与监督,宪法解释等。概括说,从四个方面把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一是确认:对新中国70年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最新确认;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的最高确认;对党的十九大核心精神的宪法化确认和国家意志转化。二是指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现代化强国。三是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开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四是保障: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引领、促进、规范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宪法实施引领依法治国中国的宪法是以政治方式来发挥作用,比如说在我们政治体制里,中国共产党具有核心的领导地位,中国宪法实施的重要特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发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国的宪法在法律体系发挥作用主要是以立法为主。宪法是根本法,需要立法对其具体化才能充分实施,因为宪法里的规定很抽象,有的是不确定的法律概念,需要具体化转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来制定法律,来具体化宪法里的规定,各级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和上位法贯彻宪法的精神和规定,这本身就是在实施宪法。司法机关依据宪法的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也是在实施宪法。法院、检察院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要贯彻宪法的精神,要通过合宪性法律的解释,把宪法的精神贯彻到方方面面。行政机关也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国家机关。统计表明,80%以上的法律其实都是由行政机关来实施的,法律大多数也是由行政机关来起草的。在这些过程中,行政机关也有实施宪法的职责。在学习宪法方面,首先要把学习宪法提高宪法意识,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宪法的每一句话、每个符号,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政治学习,要特别强调领会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坚定中国的宪法自信。要认真领会这次宪法修改对完善党和国家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宪法修改以后,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重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结合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宪法,防范可能出现的违宪风险。听众反响机关干部代表夏佩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本次宪法修改,是自制定以来的第五次修改。聆听本次人民讲堂,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以及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背景。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宪法实施,切实把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中。把“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的内容在地方性法规中予以明确,保证市民办事“只跑一次”;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代表陈安源:法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才能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治理方式适用于当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代表履职应该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好代表参与决策、协调监督、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记者:周源

236jj

236jj

改,主要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的内容是把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上统一起来。在宪法修正案其它部分里也体现了以这个思想为指导,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条坚持”为指导。因此,从讲政治的高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入宪,也是这次宪法修改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国家根本任务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调整,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写进宪法,把国家根本任务写进宪法,这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一次宪法修改。此外,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这三个历史阶段在宪法里进行了清晰描述,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站起来,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富起来,走入新时代逐渐强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宪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还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做贡献。所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宪法,让宪法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更具有开放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我们特别强调宪法不是一个封闭的宪法,我们的民族复兴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复兴不是对外扩张。第二,这次宪法修改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宪法中增加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宪法的最重要的特点。党的领导一直在中国的宪法里规定,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对这一点必须大张旗鼓地坚持,理直气壮地讲,做到正本清源。宪法序言里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要坚持党的领导。未来,完成国家根本任务也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写在宪法中,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依宪执政的决心。第三,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有两个重要调整。一个是关于国家主席的修改,把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除。这就是更加坚定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在党章里,对党的总书记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在宪法里,对中央军委主席等是否可以连续任职超过两届也没有规定。这次修改主要是把国家主席制度和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这个制度统一起来,就是为了保持“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所做出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安排。另一个是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做了重大调整,国家机构里增设了监察委员会,是1954年宪法以来在国家体系里独立增加的一个机构。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整体采取了人大选举的“一府两院”的机构。这次宪法修改以后,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这是格局的变化。监察委员会设立以后,监察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村委会成员等都成为监察对象,监察范围实现全覆盖。第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也有重大变化。在序言里把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法治”。法制意味着静态治理,法治意味着动态治理;法制意味着建立一个制度,法治意味着良法善治,需要更加完善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同时,把宪法宣誓制度写进宪法,所有国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再者,根据这次宪法的修改,在全国人大下设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负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宪法的实施与监督,宪法解释等。概括说,从四个方面把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一是确认:对新中国70年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最新确认;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的最高确认;对党的十九大核心精神的宪法化确认和国家意志转化。二是指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现代化强国。三是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开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四是保障: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引领、促进、规范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宪法实施引领依法治国中国的宪法是以政治方式来发挥作用,比如说在我们政治体制里,中国共产党具有核心的领导地位,中国宪法实施的重要特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发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国的宪法在法律体系发挥作用主要是以立法为主。宪法是根本法,需要立法对其具体化才能充分实施,因为宪法里的规定很抽象,有的是不确定的法律概念,需要具体化转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来制定法律,来具体化宪法里的规定,各级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和上位法贯彻宪法的精神和规定,这本身就是在实施宪法。司法机关依据宪法的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也是在实施宪法。法院、检察院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要贯彻宪法的精神,要通过合宪性法律的解释,把宪法的精神贯彻到方方面面。行政机关也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国家机关。统计表明,80%以上的法律其实都是由行政机关来实施的,法律大多数也是由行政机关来起草的。在这些过程中,行政机关也有实施宪法的职责。在学习宪法方面,首先要把学习宪法提高宪法意识,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宪法的每一句话、每个符号,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政治学习,要特别强调领会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坚定中国的宪法自信。要认真领会这次宪法修改对完善党和国家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宪法修改以后,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重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结合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宪法,防范可能出现的违宪风险。听众反响机关干部代表夏佩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本次宪法修改,是自制定以来的第五次修改。聆听本次人民讲堂,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以及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背景。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宪法实施,切实把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中。把“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的内容在地方性法规中予以明确,保证市民办事“只跑一次”;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代表陈安源:法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才能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治理方式适用于当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代表履职应该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好代表参与决策、协调监督、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记者:周源

236jj

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除。这就是更加坚定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在党章里,对党的总书记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在宪法里,对中央军委主席等是否可以连续任职超过两届也没有规定。这次修改主要是把国家主席制度和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这个制度统一起来,就是为了保持“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所做出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安排。另一个是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做了重大调整,国家机构里增设了监察委员会,是1954年宪法以来在国家体系里独立增加的一个机构。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整体采取了人大选举的“一府两院”的机构。这次宪法修改以后,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这是格局的变化。监察委员会设立以后,监察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村委会成员等都成为监察对象,监察范围实现全覆盖。第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也有重大变化。在序言里把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法治”。法制意味着静态治理,法治意味着动态治理;法制意味着建立一个制度,法治意味着良法善治,需要更加完善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同时,把宪法宣誓制度写进宪法,所有国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再者,根据这次宪法的修改,在全国人大下设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负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宪法的实施与监督,宪法解释等。概括说,从四个方面把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一是确认:对新中国70年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最新确认;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的最高确认;对党的十九大核心精神的宪法化确认和国家意志转化。二是指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现代化强国。三是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开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四是保障: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引领、促进、规范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宪法实施引领依法治国中国的宪法是以政治方式来发挥作用,比如说在我们政治体制里,中国共产党具有核心的领导地位,中国宪法实施的重要特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发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国的宪法在法律体系发挥作用主要是以立法为主。宪法是根本法,需要立法对其具体化才能充分实施,因为宪法里的规定很抽象,有的是不确定的法律概念,需要具体化转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来制定法律,来具体化宪法里的规定,各级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和上位法贯彻宪法的精神和规定,这本身就是在实施宪法。司法机关依据宪法的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也是在实施宪法。法院、检察院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要贯彻宪法的精神,要通过合宪性法律的解释,把宪法的精神贯彻到方方面面。行政机关也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国家机关。统计表明,80%以上的法律其实都是由行政机关来实施的,法律大多数也是由行政机关来起草的。在这些过程中,行政机关也有实施宪法的职责。在学习宪法方面,首先要把学习宪法提高宪法意识,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宪法的每一句话、每个符号,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政治学习,要特别强调领会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坚定中国的宪法自信。要认真领会这次宪法修改对完善党和国家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宪法修改以后,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重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结合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宪法,防范可能出现的违宪风险。听众反响机关干部代表夏佩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本次宪法修改,是自制定以来的第五次修改。聆听本次人民讲堂,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以及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背景。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宪法实施,切实把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中。把“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的内容在地方性法规中予以明确,保证市民办事“只跑一次”;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代表陈安源:法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才能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治理方式适用于当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代表履职应该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好代表参与决策、协调监督、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记者:周源

236jj

的职责。在学习宪法方面,首先要把学习宪法提高宪法意识,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宪法的每一句话、每个符号,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政治学习,要特别强调领会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坚定中国的宪法自信。要认真领会这次宪法修改对完善党和国家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宪法修改以后,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重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结合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宪法,防范可能出现的违宪风险。听众反响机关干部代表夏佩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本次宪法修改,是自制定以来的第五次修改。聆听本次人民讲堂,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以及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背景。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宪法实施,切实把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中。把“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的内容在地方性法规中予以明确,保证市民办事“只跑一次”;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代表陈安源:法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才能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治理方式适用于当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代表履职应该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好代表参与决策、协调监督、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记者:周源

236jj

央军委主席这个制度统一起来,就是为了保持“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所做出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安排。另一个是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做了重大调整,国家机构里增设了监察委员会,是1954年宪法以来在国家体系里独立增加的一个机构。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整体采取了人大选举的“一府两院”的机构。这次宪法修改以后,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这是格局的变化。监察委员会设立以后,监察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村委会成员等都成为监察对象,监察范围实现全覆盖。第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也有重大变化。在序言里把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法治”。法制意味着静态治理,法治意味着动态治理;法制意味着建立一个制度,法治意味着良法善治,需要更加完善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同时,把宪法宣誓制度写进宪法,所有国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再者,根据这次宪法的修改,在全国人大下设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负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宪法的实施与监督,宪法解释等。概括说,从四个方面把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一是确认:对新中国70年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最新确认;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的最高确认;对党的十九大核心精神的宪法化确认和国家意志转化。二是指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现代化强国。三是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开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四是保障: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引领、促进、规范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宪法实施引领依法治国中国的宪法是以政治方式来发挥作用,比如说在我们政治体制里,中国共产党具有核心的领导地位,中国宪法实施的重要特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发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国的宪法在法律体系发挥作用主要是以立法为主。宪法是根本法,需要立法对其具体化才能充分实施,因为宪法里的规定很抽象,有的是不确定的法律概念,需要具体化转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来制定法律,来具体化宪法里的规定,各级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和上位法贯彻宪法的精神和规定,这本身就是在实施宪法。司法机关依据宪法的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也是在实施宪法。法院、检察院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要贯彻宪法的精神,要通过合宪性法律的解释,把宪法的精神贯彻到方方面面。行政机关也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国家机关。统计表明,80%以上的法律其实都是由行政机关来实施的,法律大多数也是由行政机关来起草的。在这些过程中,行政机关也有实施宪法的职责。在学习宪法方面,首先要把学习宪法提高宪法意识,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宪法的每一句话、每个符号,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政治学习,要特别强调领会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坚定中国的宪法自信。要认真领会这次宪法修改对完善党和国家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宪法修改以后,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重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结合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宪法,防范可能出现的违宪风险。听众反响机关干部代表夏佩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本次宪法修改,是自制定以来的第五次修改。聆听本次人民讲堂,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以及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背景。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宪法实施,切实把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中。把“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的内容在地方性法规中予以明确,保证市民办事“只跑一次”;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代表陈安源:法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才能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治理方式适用于当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代表履职应该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好代表参与决策、协调监督、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记者:周源

236jj

法律的基础。梁启超认为,宪法是一切法度之根源,国家的所有法律构成一个体系,这些体系最终可以溯源到宪法。对于个人而言,宪法和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宪法和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保障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障,这是现在所讲的宪法。对国家而言,宪法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基础。宪法为国家行为划定一个法律底线,突破这个底线就是违反了宪法,违宪就是最大的违法。再者,宪法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正当性的依据。各级人民政府执法部门要依法行政,因为只有依据法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执法者底气才会更足。同理,也要依宪治国。宪法为治国理政提供了一个最根本的依据。现在的中国宪法,更加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加强调立足中国、面向未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依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一个发挥了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但还不是正式的宪法。新中国至今,第一部宪法是在毛泽东同志带领下起草的。如果严格从法理上来说,新中国建立以来只有一部宪法,后来的宪法都是对1954年宪法的修改。1982年起草制定的宪法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长寿的一部宪法,距离今天近40年时间。新时代首次宪法修改对宪法进行修改的原因是,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比如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宪法上有关国家指导思想的表述规定一直没有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在政权组织形式里直接增加一个独立机构,也迫切需要宪法作出回应和调整。整体来看,应从四个重点把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这次宪法修改,主要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的内容是把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上统一起来。在宪法修正案其它部分里也体现了以这个思想为指导,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条坚持”为指导。因此,从讲政治的高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入宪,也是这次宪法修改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国家根本任务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调整,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写进宪法,把国家根本任务写进宪法,这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一次宪法修改。此外,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这三个历史阶段在宪法里进行了清晰描述,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站起来,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富起来,走入新时代逐渐强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宪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还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做贡献。所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宪法,让宪法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更具有开放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我们特别强调宪法不是一个封闭的宪法,我们的民族复兴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复兴不是对外扩张。第二,这次宪法修改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宪法中增加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宪法的最重要的特点。党的领导一直在中国的宪法里规定,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对这一点必须大张旗鼓地坚持,理直气壮地讲,做到正本清源。宪法序言里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要坚持党的领导。未来,完成国家根本任务也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写在宪法中,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依宪执政的决心。第三,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有两个重要调整。一个是关于国家主席的修改,把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除。这就是更加坚定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在党章里,对党的总书记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在宪法里,对中央军委主席等是否可以连续任职超过两届也没有规定。这次修改主要是把国家主席制度和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这个制度统一起来,就是为了保持“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所做出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安排。另一个是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做了重大调整,国家机构里增设了监察委员会,是1954年宪法以来在国家体系里独立增加的一个机构。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整体采取了人大选举的“一府两院”的机构。这次宪法修改以后,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这是格局的变化。监察委员会设立以后,监察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村委会成员等都成为监察对象,监察范围实现全覆盖。第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也有重大变化。在序言里把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法治”。法制意味着静态治理,法治意味着动态治理;法制意味着建立一个制度,法治意味着良法善治,需要更加完善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同时,把宪法宣誓制度写进宪法,所有国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再者,根据这次宪法的修改,在全国人大下设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负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宪法的实施与监督,宪法解释等。概括说,从四个方面把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一是确认:对新中国70年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最新确认;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的最高确认;对党的十九大核心精神的宪法化确认和国家意志转化。二是指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现代化强国。三是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开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四是保障: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引领、促进、规范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宪法实施引领依法治国中国的宪法是以政治方式来发挥作用,比如说在我们政治体制里,中国共产党具有核心的领导地位,中国宪法实施的重要特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发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国的宪法在法律体系发挥作用主要是以立法为主。宪法是根本法,需要立法对其具体化才能充分实施,因为宪法里的规定很抽象,有的是不确定的法律概念,需要具体化转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来制定法律,来具体化宪法里的规定,各级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和上位法贯彻宪法的精神和规定,这本身就是在实施宪法。司法机关依据宪法的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也是在实施宪法。法院、检察院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要贯彻宪法的精神,要通过合宪性法律的解释,把宪法的精神贯彻到方方面面。行政机关也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国家机关。统计表明,80%以上的法律其实都是由行政机关来实施的,法律大多数也是由行政机关来起草的。在这些过程中,行政机关也有实施宪法的职责。在学习宪法方面,首先要把学习宪法提高宪法意识,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宪法的每一句话、每个符号,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政治学习,要特别强调领会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坚定中国的宪法自信。要认真领会这次宪法修改对完善党和国家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宪法修改以后,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重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结合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宪法,防范可能出现的违宪风险。听众反响机关干部代表夏佩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本次宪法修改,是自制定以来的第五次修改。聆听本次人民讲堂,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以及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背景。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宪法实施,切实把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中。把“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的内容在地方性法规中予以明确,保证市民办事“只跑一次”;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代表陈安源:法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才能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治理方式适用于当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代表履职应该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好代表参与决策、协调监督、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记者:周源

236jj

236jj

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中。把“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的内容在地方性法规中予以明确,保证市民办事“只跑一次”;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代表陈安源:法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才能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治理方式适用于当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代表履职应该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好代表参与决策、协调监督、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记者:周源

236jj

236jj

切法律的基础。梁启超认为,宪法是一切法度之根源,国家的所有法律构成一个体系,这些体系最终可以溯源到宪法。对于个人而言,宪法和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宪法和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保障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障,这是现在所讲的宪法。对国家而言,宪法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基础。宪法为国家行为划定一个法律底线,突破这个底线就是违反了宪法,违宪就是最大的违法。再者,宪法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正当性的依据。各级人民政府执法部门要依法行政,因为只有依据法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执法者底气才会更足。同理,也要依宪治国。宪法为治国理政提供了一个最根本的依据。现在的中国宪法,更加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加强调立足中国、面向未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依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一个发挥了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但还不是正式的宪法。新中国至今,第一部宪法是在毛泽东同志带领下起草的。如果严格从法理上来说,新中国建立以来只有一部宪法,后来的宪法都是对1954年宪法的修改。1982年起草制定的宪法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长寿的一部宪法,距离今天近40年时间。新时代首次宪法修改对宪法进行修改的原因是,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比如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宪法上有关国家指导思想的表述规定一直没有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在政权组织形式里直接增加一个独立机构,也迫切需要宪法作出回应和调整。整体来看,应从四个重点把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这次宪法修改,主要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的内容是把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上统一起来。在宪法修正案其它部分里也体现了以这个思想为指导,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条坚持”为指导。因此,从讲政治的高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入宪,也是这次宪法修改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国家根本任务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调整,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写进宪法,把国家根本任务写进宪法,这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一次宪法修改。此外,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这三个历史阶段在宪法里进行了清晰描述,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站起来,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富起来,走入新时代逐渐强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宪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还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做贡献。所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宪法,让宪法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更具有开放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我们特别强调宪法不是一个封闭的宪法,我们的民族复兴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复兴不是对外扩张。第二,这次宪法修改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宪法中增加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宪法的最重要的特点。党的领导一直在中国的宪法里规定,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对这一点必须大张旗鼓地坚持,理直气壮地讲,做到正本清源。宪法序言里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要坚持党的领导。未来,完成国家根本任务也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写在宪法中,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依宪执政的决心。第三,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有两个重要调整。一个是关于国家主席的修改,把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除。这就是更加坚定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在党章里,对党的总书记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在宪法里,对中央军委主席等是否可以连续任职超过两届也没有规定。这次修改主要是把国家主席制度和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这个制度统一起来,就是为了保持“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所做出的一个重大的制度安排。另一个是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做了重大调整,国家机构里增设了监察委员会,是1954年宪法以来在国家体系里独立增加的一个机构。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整体采取了人大选举的“一府两院”的机构。这次宪法修改以后,人大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这是格局的变化。监察委员会设立以后,监察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村委会成员等都成为监察对象,监察范围实现全覆盖。第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也有重大变化。在序言里把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法治”。法制意味着静态治理,法治意味着动态治理;法制意味着建立一个制度,法治意味着良法善治,需要更加完善的实施机制来保障。同时,把宪法宣誓制度写进宪法,所有国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再者,根据这次宪法的修改,在全国人大下设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负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宪法的实施与监督,宪法解释等。概括说,从四个方面把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一是确认:对新中国70年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最新确认;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的最高确认;对党的十九大核心精神的宪法化确认和国家意志转化。二是指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现代化强国。三是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开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四是保障:用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引领、促进、规范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宪法实施引领依法治国中国的宪法是以政治方式来发挥作用,比如说在我们政治体制里,中国共产党具有核心的领导地位,中国宪法实施的重要特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发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国的宪法在法律体系发挥作用主要是以立法为主。宪法是根本法,需要立法对其具体化才能充分实施,因为宪法里的规定很抽象,有的是不确定的法律概念,需要具体化转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来制定法律,来具体化宪法里的规定,各级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和上位法贯彻宪法的精神和规定,这本身就是在实施宪法。司法机关依据宪法的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也是在实施宪法。法院、检察院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要贯彻宪法的精神,要通过合宪性法律的解释,把宪法的精神贯彻到方方面面。行政机关也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国家机关。统计表明,80%以上的法律其实都是由行政机关来实施的,法律大多数也是由行政机关来起草的。在这些过程中,行政机关也有实施宪法的职责。在学习宪法方面,首先要把学习宪法提高宪法意识,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宪法的每一句话、每个符号,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作为政治学习,要特别强调领会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坚定中国的宪法自信。要认真领会这次宪法修改对完善党和国家治理体制的重大意义。宪法修改以后,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重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结合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宪法,防范可能出现的违宪风险。听众反响机关干部代表夏佩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本次宪法修改,是自制定以来的第五次修改。聆听本次人民讲堂,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历次宪法修改的内容,以及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背景。作为一名立法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宪法实施,切实把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中。把“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的内容在地方性法规中予以明确,保证市民办事“只跑一次”;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长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代表陈安源:法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才能使国家得到良好治理,治理方式适用于当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代表履职应该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好代表参与决策、协调监督、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记者:周源

236jj

作者: 胜道起名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