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房价还有上升空间吗#
作为房地产大亨,靠地产发家的李嘉诚曾说过,任何行业过度发展过后必定会迎来摧残,不要去妄想赚取最后一个铜板。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认知,在过去这些年,李嘉诚接连剥离多个地产项目。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做法,但资金流向哪里,哪里就容易产生泡沫,市场自然不能排除在外,如果购房资格不约束,杠杆不禁止,谁也意料不到下一波购买人会面临多高的价格。说到底,当房市被赋予了金融属性之后,只有有利可图,很多人都会孜孜不倦地涌入市场,这也是为什么房市被称之为最深重也是最脆弱的行业。
在全球经济排名靠前的超级大国中,多少都有过泡沫破裂的经历。例如隔壁的日本,八十年代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地产业走高,加上宽松货币影响,直接催生了史无前例房地产泡沫,然而,此时想通过提高利率、限制资金流入市场的方式防止泡沫扩大,已为时已晚,两年不到,地价房价从猛跌到阴跌,跌去了65-70%。
总之,房地产一旦产生泡沫,就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击鼓传花游戏,加上对实体经济的过度挤压,企业裁员、人们失去工作,继而没有接盘者,最终市场破灭都有可能。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国家不可能放任不管,随着对房市的管控加大力度,“高涨”环境似乎发生了转折。
具体来看,是以“房住不炒”和“不以房市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为方向定位,辅助与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在这样的环境下,房企受限贷令影响,多数银行均压降了涉房贷款占比,借不到钱,就意味着负债还不上,施工中断,房企的资金端压力持续增大,据《时代周刊》报道,截至9月5日,今年已有274家房企关门。
购房者方面,在央行的三季度城镇储户调查中,对下季度的房价态度,55.8%的受访人认为基本不变,这也预示着人们对市场看涨心态渐平,以至于买房意愿也开始降低。在58安居客的三季度调查,找房热度快速降低了9.6%的幅度。购房指数也是快速降低,9月最为明显,一线城市热度下滑7.9%,二线下滑8.5%,三四线同样下滑了8.3%。
无论是房企还是购房者,无论是楼盘施工还是房屋销售,似乎都是在拖着市场的后腿,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市场将降了,即便他们手里有首付款了,宁愿把钱存起来也不会下手。也有不少人还认为,房子仍是理想的升值品,过几年就会分晓,显然这些人还是会买房。
在房说君看来,这两个对立面的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市场会如他们所愿吗?实际上,进入2021年,不要误判2022年楼市,新的趋势已经出现,高层央行3次表态谈及房地产金融话题。
第一次提及“两维护”:维护房市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层一直对楼市的目标是“稳”,何为稳?不是从一个极端都到另一个极端,也不是要将房市“抛弃”,而是要不断抚平杠杆,化解金融风险,让房地产成为正常行业,毕竟楼市发展20年,居民资产7成集中房产,60%以上的居民杠杆率,频繁暴雷的房企资金。同时,还要保障楼盘交房、刚需利益不受冲击。
第二次重申“维护购房者权益”的立场。保刚需权益、保交楼的意愿浮出水面。
如此直白、明确地对房市保交楼、保刚需权益,在过去是甚少看到的,但是在今年却变成了现实,在部分企业面临偿债困难,个别项目停止建设,已经交了首付的业主,可能面临住房烂尾的风险。所以即便房企什么情况,也要把保护刚需权益放在第一位,让购房者顺利住上房子,不能等到出事了才补漏。
而在10月15日,明确金融部门要配合各地复工,还提及房贷发放速度归正。但需要注意的是,房住不炒、不以房市刺激经济的定位还没有改变,无论地产商还是炒房客,都不要指望着信贷能够放松,而高层的表态,只对短期的市场保交楼、保刚需权益,长期来看,可以说没有任何回归宽松环境的意思。
基于以上事实,市场普降的论调站不住脚,何况房价仍然受到供求、调控和货币变化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分析。但是具体到购房者而言,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有的是自住,有的是保值,不能仅仅看眼下,毕竟买了房子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现在手握50万现金,该买房还是存银行?
调控环境了解了,那来看房地产的2个指标:其一是人口,买房需求是和人口长期挂钩的,但目前新生儿持续下滑,结婚和生育观点也改变了。1.7亿的90后适婚人群中,2020年只有不到10%的结婚率;而新生儿方面,放开二娃反而出生人口持续下滑,2020年的新生人口比当年少了整整586万。除此之外,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持续加剧,有理由相信,虽然对应的需求不会大幅下降,但市场主流会向改善过渡,从新房向二手房市场转变。
其二是货币,近十年来,20211-2016年M2增速都维持在11%以上,到2017年以后M2增速都在8%左右,其中,2020年众所周知的原因,M2增速重回两位数,但进入到2021年M2回落至个位数。按照过往GDP增速与M2高度一致的规律,未来M2增速也会处于长期平缓的状态,可以看出,除了特殊情况外,货币对楼市的支撑将越来越弱。
那么,和房地产相比,存钱的情况如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多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在3%左右,与此前4%至5%的利率相比明显降低。以广发为例,该行大额存单利率起点为20万,3年和5年的利率均在3.55%。如农行虽然有20万、30万和80万的起点,但利率都是3.35%。这意味着,存款利率下降,50万现金存3年利率也最多在3.55%,放在银行吃的利息可能会越来越少。
专家周小川2019年在一个经济论坛上表示,我国不是不可能进入负利率时代,而是尽量避免,10年后想买年化3%的理财产品,可能像汽车摇号那样碰运气。显然利率走低可能是趋势,只想着存钱并不是第一选,但是不是可以用来买房呢?在房说君看来,央媒表态,专家发声,3点需要注意,答案清晰了。
01央媒经济日报9月29日报道,房市调控不可轻言放弃。提到市场总有放松调控、救市的声音出现,但当前不会重回老路,而是会坚持稳房价、地价、预期的主基调不改变。可见未来楼市总体还是会以稳定为主,不会存在放松调控的行为。02专家马光远也提到“3个20%”的定论,大意是20%的城市、20%的地段、20%的开发商可以买。03买房做好长持准备,因为一些城市控制房贷,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一二手房官方定价,都是为了管住预期,让价格没有大幅跳动机会。
虽然数据无法苛刻精准,但大方向是有道理的,那就是闭眼买房的时间过去了,买房要跟着城市脉络走,往繁华地段靠近,需要有需求支撑。而对于人口净流出城市,除了自住外,以保值为目标的买房显然不太合适。
房说君有话说,总的一句,一味存银行或是买房都是不明智的,尤其是现在通胀压力下,钱可能存得越久,越没有购买力,最好的还是留一部分应急用,如果还有闲钱,又担心跑不赢通胀,可以置换成房产。房子嘛,在精不在多。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小羊头)